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半月谈丨田海兵:文化润校善为先

来源:当代教育与文化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2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泊南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,离县城近20公里,始建于1975年,现有学生近200人。校长田海兵是土生土长的泊南村民,2016年回到泊南小学任教。 多年的乡村教师经验让田海兵感到,

泊南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,离县城近20公里,始建于1975年,现有学生近200人。校长田海兵是土生土长的泊南村民,2016年回到泊南小学任教。

多年的乡村教师经验让田海兵感到,乡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,乡土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偏少,如果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教育理念,乡村学校很容易变得一盘散沙。

向上向善,落到实处

中午,在泊南小学食堂,学生们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,洗碗池内基本没有剩饭,整个食堂找不到泔水桶,餐桌也被离开的学生收拾得很干净。老师说,这是泊南小学学生良好习惯的缩影。

“我们告诉孩子们,勿以善小而不为,事情可大可小,只要对别人或者自己有益就可以记录。”田海兵说,有意识地行善、记录和反馈,这些步骤帮助孩子们养成向善向上的习惯,培育孩子们的美好心灵。

田海兵说:“孩子们心思很单纯,又很敏感,他们能开心地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,我们要做的,就是把这些东西讲好、示范好,让学校成为乡村孩子的文化港湾。”

田海兵在“善文化讲堂”上与学生互动

半月谈记者 李紫薇

山西省泽州县高都镇中心学校泊南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。2016年以来,校长田海兵结合乡土文化特色,致力于打造以“善文化”为主题的校园文化,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为下一步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。

通过随处可及的“善文化”教育,秦素芳发现,很多孩子从向善中收到正向反馈,慢慢学会了思考自己的行为,对自己作出要求。

(刊于《半月谈》2022年第16期)

实现目标要从“日行一善”开始,老师会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让学生习惯行善。学生“日行一善”的情况会自己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,内容不限。老师和家长会定期翻看家校联系本,鼓励、引导学生行善。

“‘善'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‘友善'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”田海兵要求老师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“善”文化。“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要挖掘乡土文化,用最接近孩子的东西讲道理。”

校园文化要根植于乡土

校园文化建设以何为主题?村内的传说故事给予他启发。泊南村所在的晋东南有一个民间世代相传的故事,据说有姐妹二人不计前嫌,悉心给继母养老送终,行善积德的美好品质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好运。这个传说被村民熟知,每每讲述给新生的孩子。

本文转自:新华社

为学生将“善”文化教育落到实处,2017年,田海兵和老师研发出一套习惯养成教育方案。每位新入学的学生都会收到两棵打印好的“树”——习惯目标树和宝塔升级树,他们每实现一个阶段的目标,就可以获得老师发放的“果实”,并将其挂在树上。

“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善,做好身边小事也是善。捡起地上的纸片,与同学友好地打招呼,或者认认真真刷碗,都是善。”教师秦素芳对学生讲。在泊南小学,对“善”的阐释要贯穿学校的每一门课,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准则。

泊南小学四年级学生杨雨彤将好习惯带到家里,她最近做的小善事包括周末督促家人节约粮食。变化影响到了学生们的日常习惯,老师们能更好地开展教学,整个学校教育慢慢良性循环了起来。

“开展‘善文化'教育以来,我从来没有在泊南小学见过上课擅自离开教室等现象,孩子们知道,不尊重老师、不尊重课堂的行为不能做,也不会去做。”成花荣说。

文化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

走在泊南小学校园里,“善”字随处可见:食堂是“择善堂”,学生宿舍叫“积善楼”,教学楼取名“至善楼”。泊南小学副校长成花荣说:“要让孩子们一进学校就浸润在‘善文化'氛围内。”

田海兵:文化润校善为先

文章来源:《当代教育与文化》 网址: http://www.ddjyywh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0/1511.html



上一篇:(教育)山西将在高校建设100个基地传承优秀传
下一篇: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地质调查所开展廉政警示

当代教育与文化投稿 | 当代教育与文化编辑部| 当代教育与文化版面费 | 当代教育与文化论文发表 | 当代教育与文化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当代教育与文化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